围观做旗袍、编转运绳结……非遗传承人热闹进社区

4月27日上午,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围观江苏省委网信办在南京市玄武区大行宫市民广场共同举办“水韵江苏 精彩非遗”非遗进社区暨网络安全宣传进社区活动。做旗转运南京剪纸、袍编金陵旗袍制作技艺、绳结社区南京面塑、非遗南京绳结、传承六合农民画、人热麦秆画、闹进苎麻编织等十多种非遗项目与市民面对面,体验抖空竹的围观乐趣,捏形态各异的做旗转运南京面塑,跟传承人学习编织转运绳结,袍编开心带着个性作品回家,绳结社区苎麻编织的非遗果盘、花瓶也成为热销产品。

十多种非遗与市民零距离互动

旗袍美轮美奂,扣子、胸针也十分精致。记者现场看到,非遗传承人正在对一个旗袍的周边产品蝴蝶形佩饰进行棉花填充,吸引了许多市民围观。做成胸针搭配在旗袍、新中式,甚至平常穿的卫衣上都可以画龙点睛。

金陵旗袍制作技艺传承人徐建平告诉记者,旗袍是中国女性的民族服饰之一,2023年,金陵旗袍制作技艺被列入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金陵旗袍最核心的部分是其精细的手工技艺,包括一片式剪裁、归拔、手工刮浆、手工盘扣、扦边、宕条等。在制作过程中,讲求"四功",即刀功、手功、车功、烫功。运用扳、串、甩、锁、钉、撬、扎、打、包、拱、勾、撩、碰、搀14种传统手工艺,使旗袍更加合体、整齐、美观。

徐建平说,“我们家旗袍传到我是第四代了,儿媳妇也在做。现在的改良版旗袍结合传统工艺,融入立体裁剪,更为贴合人体,穿着舒适,不一定要特定场合才穿。”现场有一位退休阿姨就前来定制,表示自己每年都会买两件旗袍穿。

旗袍不仅用真丝、宋锦制成,融入手工盘金、打子绣等手法,近年来接受香云纱、罗等面料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徐建平告诉记者,今年春晚节目《年锦》中有由苏州市省级非遗项目吴罗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朱立群团队的作品,由此带火了吴罗在旗袍以及新中式服装中的使用。这种面料穿在身上又轻盈透气性又好,可谓“穿在身上的空调”。

4月26日晚,第32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奖晚会在上海举行,江苏戏剧界以5人获奖的优异成绩迎来大丰收。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优秀青衣演员高飞获得“白玉兰”主角提名奖。徐建平开心透露,“高飞的领奖服就穿的我家的七分袖彩金旗袍。”

现场还有很多非遗传承人以简单易上手的互动方式,让市民亲身体验南京非遗的魅力。比如面塑是以面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面塑艺术在我国流传很广,由于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差异,形成了风格各异的面塑艺术。南京面塑不断从泥塑、雕刻、年画等艺术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艺术语言,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雅俗共赏的艺术品。传承人钱翠芳说,现在南京面塑不仅针对不同年龄的学习者开设课程,自己的年轻徒弟们还开发出了各种面塑文创,受到大家的欢迎。

网络安全宣传也融入非遗作品中

记者注意到,现场六合农民画、南京剪纸、南京面塑等非遗项目还结合网络安全宣传推出主题创作非遗作品。农民画(六合农民画)流传于六合区冶山镇及周边乡镇,是既有传统美术元素、又有现代生活内容的纸质观赏性绘画。题材以民情风俗、神话传说、花卉、人物、鱼虫鸟兽、生产劳作为主,注重人物传神和象征寓意,力求使画面完整、形象生动、主题突出、装饰性强,色彩运用艳丽、明快,给人以豪放、健康、洒脱的感觉,内容欢乐吉祥,寄托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六合农民画省级非遗传承人王金凤告诉记者,自己从小爱好画画,现在画画还成了职业,成为南京市六合区农民画美术馆六合农民画传承基地特聘画家。“六合农民画主要是画咱们农民身边的生活,平时也会与时俱进宣传垃圾分类、环境保护、法律知识等。这次来我也带来了针对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谣言、银行担保、中奖、网购、视频等网络安全话题进行艺术化创作,运用比较夸张的手法,通俗易懂中进行普及,避免大家受骗上当。”

据主办方江苏省文旅厅工作人员介绍,通过举办“非遗进社区”活动,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让社区老百姓进一步了解非遗、感受非遗,从而增强参与非遗保护的意识和责任;同时也为非遗传承人搭建展示交流销售平台,推动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此次活动由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后面还将走出南京举办“非遗进社区”系列活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陶善工